第349章 苏远山的孩子
书迷正在阅读:我的仙家农庄征服全世界、重生之实业大亨、杂乱而无章、金凤华庭、天降红包群后我在年代暴富了、帝火、长歌当宋、旁观霸气侧漏、龙王殿萧阳、亡迹
苏远山结束拜访时刚好临近十二点,但他并没有留下来吃饭,而是和周小慧先一步离开。 而书记这边,一干人把苏远山送走后,也没有去食堂,而是继续留在办公室。 坦白点说,在国内不搞高科技,不搞半导体也就算了。但只要搞半导体,那远芯就一定是绕不开的。 远芯的意见,就一定是重要的。 “都说志远eda是国际化最成功的大陆企业,是八国联军……但远芯现在还能对志远eda保持着控制,这实在是我没想到的。”周良华轻轻笑道。 “不是远芯对志远eda保持着控制,而是苏远山对志远eda保持着影响力。”书记微微一笑,指出了其中的关键:“这种影响力,无关资本。主要还是认可和认同——譬如我们几个是不是就很认可苏远山对半导体产业的分析和判断?并且也会朝着相应的方向进行布局。按照你的控制论,那他岂不是控制了我们市委市政府了?” “哈哈,我草率了。”周良华打了个哈哈。 “先前苏远山很精明,只说远芯,绝口不提政府。”书记磕了磕烟灰,继续笑道:“但落在我们身上,就是要提高沪市的国际化,以及高端半导体产业基地这块名片上——我有个想法,除了政策之外,或许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 “譬如?” “譬如展会,电子,信息,互联网,移动通讯——这些都是以半导体为基础的产业,也都是未来的产业。既然省城那个西南城市都可以搞成软件展,那我们沪市就更有可能搞一个世界级的博览会。” 书记说着看了一下手表,站起身来:“走走,我们便走边聊,看能不能想点什么好招。” …… 苏远山和周小慧匆匆离开市委大院,回到酒店。 刚到酒店,苏远山便给陈静打了个电话,问她收到决议没有,答案是没有。 “怎么了?”电话中,陈静似乎正在吃饭。 “上面以为我他娘的是神仙……”苏远山瘪了瘪嘴,吐了句粗口:“国家要在无锡成立一个‘芯城’。” 陈静无视了苏远山的粗口,很快便抓住了重点:“芯城?” “嗯……”接下来,苏远山便将从书记口中获得的消息告诉给了陈静。 电话中沉默了十来秒,陈静才慢慢道:“这不是百亿级投资的问题,而是国家政策方向的问题……只要投资和扶持有成效,那今后说不定就是几百亿……” 被苏远山对国内经济的乐观判断熏陶了好几年,陈静已经相信今后国家是可以随便拿出几百亿来扶持一个行业的。 “是啊……怕就怕在这点。现在政府说是只搞产业自主,把产业升级让我们远芯来突破。但寻求技术突破是一个科技企业的天然追求——我们总不能寄希望于华晶今后一点技术都不升级,全靠引进吧?要知道,现在可是周伯光在执掌半导体实验室呢!我瞧老爷子那精气神,起码还能活三十年……就算他在领导岗位上再呆十年,华晶也一定会走技术路线。” “噗……”听苏远山揶揄周伯光,陈静便是一笑。 苏远山和周伯光的关系,在半导体圈子是路人皆知的好。 “到时候我们远芯烧着自己的钱搞制程,华晶烧着国家的钱搞制程……娘的,亏大了。” 陈静问道:“那你是怎么打算应对的?” “没什么应对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干制程,冲技术。相比华晶,intel,nec,联电,台积电之流才是我们的敌人,属于敌我矛盾。华晶是属于内部矛盾……大不了到时候找上头撮合一下,我们把它们吞并了。” “口气真不小……” “嘿嘿,不信走着瞧。” ……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后苏远山挂了电话,和周小慧随便吃了个简餐。 下午三点半,苏远山和周小慧准时出现在虹桥机场。 随着来自旧金山的飞机准时落地,许久不见的杨怡雯身穿一件鹅黄色休闲女式西服,系着丝带,拖着旅行箱出现在了苏远山的眼前。 “嫂子!”苏远山上前几步,盯着杨怡雯呵呵笑了几声,张开双臂:“抱一个。” “就属你皮。”杨怡雯松开拉杆,和他拥抱一下后又和周小慧礼节性的拥了一下。 苏远山便很识趣地拉起了拉杆箱。 上车后,苏远山和杨怡雯坐在后排。 “嫂子,前几天我见着你哥了。” “嗯,他给我打电话说了,对你赞不绝口。”杨怡雯就在车内取下橡皮圈,重新用手梳了一下头发,很随意的扎了个马尾,笑眯眯地道:“星海ipo下来,估值可能会超过三百亿,你兴不兴奋?” “一点也不。”苏远山呵呵一笑:“今后的星海会是奔万亿的存在,区区三百亿还入不了本少爷的法眼。” “小慧,你听听,这就是你老板。”杨怡雯冲转过头来的周小慧一笑:“真不知道你怎么忍得了他成天吹牛的。” 周小慧便抿嘴一笑。 她早就发现了,苏远山对他几个师兄感情很深,同样的,对杨怡雯也是尤为尊重,甚至会在杨怡雯面前露出平时几乎无法看到的“少年”心态。 这只能说,或许苏远山是独子,下意识地希望有哥哥姐姐嫂嫂能让他“依靠”一下。 一路说笑着,苏远山把杨怡雯接进了酒店。 当关上房门后,苏远山便收敛起了轻松的神色,抿着嘴,一脸认真地望着杨怡雯:“嫂子,辛苦了。” “我就当回来探亲,有什么辛苦的?”杨怡雯含着笑,转身打开拉杆箱。取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大文件袋递给苏远山。 “我不是很懂参数,但听克劳德说,这次的评测,对intel已经面世的产品,在某些领域形成了几近碾压的优势。” 苏远山打开文件袋,只见里面除了两张光盘之外,还有三颗被泡沫裹得严严实实的、标着工程样品的cpu。 这三颗cpu,将会在远芯的测试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的评测。 同时,它也会是远芯cpu部门的标杆。 更重要的,是它全面采用了苏远山思路下的架构。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苏远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