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1991从芯开始在线阅读 - 第677章 地头蛇和巨龙

第677章 地头蛇和巨龙

    两辆黑色的奔驰防弹汽车一前一后驶入李家别墅。

    自从大哥被绑后,李家的安保工作便骤然升级,即便上个月,被外界誉为世纪悍匪的张子强已经落网,李家依旧不敢掉以轻心。

    李泽聚钻出汽车,大步走进别墅。

    ……

    “爸,哥,远芯太过分了。”

    书房装修得古色古香,文化气息极浓,书房中间的茶几上,摆着一壶功夫茶。

    一边给父亲和兄长沏茶,李泽聚一边叙述着今天在港府的经过。

    相比李泽聚,其兄长李泽凯要稳重许多,和坐在主位的父亲一样,他只是静静地聆听,没有发表意见。

    李家成老爷子上个月才过70岁生辰,但完全无法看出他的真实年龄,可想而知,这位大爷平日里保养得有多好。

    沉默思索几秒后,李家成微微点头,先望向大儿子问道:“泽凯怎么看?”

    “爸,我虽然也觉得远芯有点强势,但过分还算不上。”李泽凯说着望向弟弟:“泽聚,你说苏先生他们事先也不知情?”

    “嗯,看得出来。”

    “那就是d先生故意让你知难而退了。”李泽凯呵呵笑了起来:“不过按照远芯的规划……我很想知道,钱由谁出?从哪里来?”

    “孙小姐当时直接回了我一句,钱暂时不考虑。”李泽聚也呵呵笑着,很是有几分愤慨:“但就算她孙西慧是集装箱女皇,怕是也不敢拿出两百亿港币砸进这一眼看不到回报的投资里去吧?”

    “那他们是希望港府学内地那样搞扶持?希望由港府出?”大李也微微皱起眉来,望向父亲。

    李家成缓缓摇头:“港府我清楚,d先生要是今天敢答应出两百亿港币,那hk市民明天敢让他下台。”

    “那远芯的方案是什么?说没有?”大李又望向弟弟。

    李泽聚摇头:“就是没说!而且他们最气人的是那句话——他们来了,就有产业链,就有生态!说得好像没有他们,这数码港就成不了似的。”

    一家人同时沉默了下来,许久后,李家成微微点头:“这句话确实说得很强势,但说得有底气。”

    “在科技领域,远芯就是一条强龙,哦不,是一条巨龙。别说hk,就算整个亚洲,敢于抗衡他们的,一个也没有。”

    说着,李家成望向小儿子:“所以,泽聚,数码港,你还是放弃吧。”

    李泽聚的眉毛皱成了一团。

    坦白说,提出数码港,一开始他确实没什么私心,更多的是当一次政治投资——他都没有想过提出共同开发的方案。只想着盈科入住,然后当一下中介,赚点辛苦费。

    当然了,入住数码港,也能让盈科彻底摆脱地产商的标签,尽快实现向科技企业转型,并以此来推动盈科在目前科技股高涨的大潮中上市融资。

    但港府上来就说没钱,那怎么办?他当然只好殚精竭虑地为港府考虑了。

    于是,依靠在数码港内划拨出38%的土地,用以修建和出售住宅楼,并取其盈利来填补公共建筑的缺口这一方案,便在接近半年的规划和论证中出台了。

    在规划中,这是一个最省钱,也是对港府,对盈科都有利,特别是让港府对hk百姓有交代的方案。为此,李泽聚已经前前后后忙活了大半年。

    可现在倒好,远芯一来,d先生二话不说,直接就放弃了盈科。

    这把盈科当什么了?当草纸都没这么薄凉的!

    “爸,我不甘心。”李泽聚望着父亲和兄长,认真地道:“数码港是我们盈科提出来的方案,就连地块都是我圈的,凭什么让他们坐享其成?”

    “那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李家成警惕地看着儿子,也认真起来。

    他知道,自己这儿子从小就“不爱听话”,脑子也机灵。

    这种性格,遇到机遇很容易一飞冲天,但也极容易栽跟斗。

    ——譬如前几年,自己这儿子因为瞄准了hk的卫星电视业务,花钱买了牌照之后没用到几年,就引得澳洲的默多克前来收购。最后总投资不过1.2亿美元的hk卫视,不到三年时间,便卖出了9.5亿美元的天价。

    而且在卖的时候,自己这个小儿子还异常强势,把默多克几乎逼到了墙角,全程掌握着主动。

    这便是李泽聚的一飞冲天。

    而随后,李泽聚又创立盈科,继而进军霓国房地产抄底……却不料,这次抄底抄到了山腰上。

    如果不是自己及时出手替他止损,怕是这个小儿子至今还陷在霓国房产不断下滑的深渊中。

    所以,老李担心自己儿子冲动之下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我们原本的打算是让hk政府以私人协约的方式批给我们,免去流程,我看他们也希望这样搞。”李泽聚沉声道:“我们就算再私下协约,我们李家也是港人。港人治港,港人建港,天经地义。”

    “但他们,想偷偷地干,肯定不行。”

    听儿子似乎没有更出格的想法,李家成沉吟片刻后点头:“确实,应该公开招标,才能使众人信服。”

    “不过我很好奇,他们一家科技企业,会造楼盘吗?”老李的眼中充满了疑惑。

    *

    *

    港府办公室内,苏远山与d先生的对话还在继续。

    “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完成,这一向是远芯的理念。在造楼这一领域,远芯之前没有涉足,之后也不会涉足。”

    苏远山端起茶壶,替d先生斟上茶水,眼中的忧郁一闪而过。

    港府目前的困难他当然知道,甚至比港府自己都还要清楚。

    金融风暴之下,可以掩盖许多事情,也可以让许多事情都变得容易接受——譬如楼市股市的下跌,人们很自然而然地就把责任归结到了国际游资对港币的攻击上。

    但随着金融风暴平息之后,那些掌握了话语权的人们,便会要求回到原本的秩序。

    譬如救市,楼市和股市。以至于,被d先生作为执政期最首要任务的八万五计划,便在舆论的要求下停止了。

    说到八万五计划,就要说到hk高房价的根源。

    在后世,严格意义上说,hk的房价是“捂”出来的。

    在当初中英签署联合声明时,为了防止港英政府在回归前大肆卖地,带走财富,在附加条款中几乎是禁止了港英政府卖地。

    因此,在回归之前的十年中,因为经济发展,再加上各路人马炒房,使得hk房价节节攀升。

    于是,才一回归,港府便出台了八万五计划——即每年提供八万五千套住房的土地供给,争取十年内让百分之七十的hk居民都拥有住房。

    同时卖出的土地资金,也可以让hk拥有更多的资金去发展科技领域——这便是d先生执政之初那万丈雄心的来源。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随着楼市不断下跌,随着一场疫情……最终在03年导致了hk的大失业,无数中产在高价期买入的楼房一夜之间被银行回收,全家沦落街头。

    房价自然也跌到了谷底。

    于是,愚蠢的人们把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归结于港府的八万五计划,要求彻底停止供应土地。

    在大规模的抗议下,d先生黯然离开,土地供应计划彻底停止。

    那些抗议的人们却忘了,土地,从来都不在他们手里,而在开发商手里。

    当土地不再供应后,那么地产商便是最大的赢家。

    于是,便诞生了一个全境住宅用地不足18%,人均居住面积全世界倒数、三代人住40、50平米,商品房供应面积普遍30多平米,过50平就是豪宅……的畸形城市。

    可笑的是,就在这些拥挤不堪的鸽笼边上,便是占全港70%土地公园和动不动就上千亩的豪华高尔夫球场。

    当房屋价格被地产商们推上云端后,再下来,就是痴人说梦了。

    说实话……

    如果不是为了远芯,苏远山真的很想坐在云端看笑话。

    ……

    苏远山不留痕迹地收回叹息,重新笑了起来。

    “远芯会为互联网中心注资五亿美元,并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借壳上市,然后港府以土地为资本,与互联网中心以及其他有兴趣的资本联合成立数码港管理公司和产业孵化基金。该公司将按照规划全力打造数码港,为进入的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会与入住的企业,特别是孵化的企业签署优先投资协议。”

    “说白了,就是我们要真正把数码港变成孵化科技产业的中心,而不是一门可以立刻看到回报的投资项目。”

    d先生一直认真地听着苏远山的话,听了之后,突然问道:“听说远芯是目前互联网市值最高的网站的大股东?”

    “现在已经不是了。”苏远山摇了摇头,接着道:“不过……newbook的ceo,同时也是远芯互联网中心的创始人。”

    “……”d先生忍不住吸了口气。

    他就算再不懂互联网,也知道newbook目前的市值已经达到了六百亿美元,而且还没有因为大股东减持而下跌。

    “所以,如果能够扶持一家企业上市。哪里还需要考虑租金?”苏远山笑着道:“如果港府担心民意,那也可以实行第二套方案,远芯全面主导数码港,每年给港府提供租金即可。”

    “这就相当于承包了。”

    “当然,也有第三套方案,港府直接低价卖地给远芯,同时签署定向建设协议。当然,入住数码港的企业还是需要享受低税率,英才港籍计划等优待条件。甚至,这地还可以公开拍卖——其实我很希望,hk能够有本土人士能够站出来扛起数码港这面走向科技未来的大旗。”

    d先生闻言微微一怔,有些幽怨地看了苏远山一眼。

    “对了,d先生,科技领域日新月异,一切……要快。”

    苏远山看了一眼时间:“我们争取在明年完成建设,后年完成全面入驻。”

    “对了,我还可以保证,该来的国际巨头,一个不少的都会来。”

    ****

    **以下不收费**

    资料显示,不是小李上来就想着搞成地产事业,毕竟98年那会卖楼的收益远比不上炒作科技企业上市。流传的70%的住宅面积,那只是建筑面积,而非占地面积,且在规划中也都说好了的。终究其原因,还是港府当时穷,没魄力,还怕担责任。至于闹得沸沸扬扬的“官商勾结”,实际上主要还是当初采用了私人协约的方式批地,而非公开招标的缘故。

    但数码港的失败主要原因却并不在此,而在于其创业、就业、生活环境和生态,以及随后的互联网泡沫,此处就不再展开了。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关键字“早夭的数码港,未卜的香港地”一文,文中的引用我都验证过,算是比较接近事实真相的一篇分析文章。

    而之所以要介入hk,在群里也讨论过,因为这是当时唯一能收割东南亚人才和资本的地方,不拿下hk,就拿不下东南亚。

    最后,没有经济和人才中心的东盟才是好东盟,才是值得信赖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