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灵兽园的妙用
第一百八十章皇帝亲祭济南之屠 安排好了李岩和红娘子,当晚,朱佑俭与众人又是共进晚餐。 微醺之中,朱佑俭看到座下的于谦、郑和、姚广孝、施琅等一干能臣悍将将,心情激动,差点哭出声来。身为朱氏后人,又能立中华,复华夏,此生足矣。 同时,心中暗下决心,挣钱!多挣些银子,朱佑俭还想见到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刘伯温、戚继光、李成梁等人。 此时的朱佑俭,才从内心里感受到,吾中华之英魂,真如这天上耀眼的星辰,何其瑰丽!壮观! 第二天,酒醒后的朱佑俭并没有急着离开聊城,而是安排了王承恩,带领一众文武,去到不远的济南。 朱佑俭之所以要去济南,不是为了看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而是几年前,济南城遭到了十万清军的围攻。此行,朱佑俭想实地考察一下济南的情况。另外,朱佑俭也想祭奠一下几年前,死于清军的十几万百姓及殉国的大明官员。 济南城,也算是城高池深,可清军攻城之时,因为大部分兵力都被调取,去守北京了。因此,当时济南城中只有500老弱,及莱州增员的700多士兵守城。如此兵力,面对十万八旗铁骑,结果可想而知。 可就是这样,一个济南城,居然守了60天。破城之后,清军屠城,整个济南被屠百姓多达十几万。同时,清兵抓了四十多万济南百姓为奴,掠得白银数百万两。 守城的山东巡抚宋学朱、历城知县韩承宣、山东左布政史张秉文、副使周之训、济南知府苟好善等人,在城破之日,坚贞不屈,全部壮烈殉国。 每当看到这一段历史,朱佑俭总是掩面兴叹。如今,正好有机会路过,为何不去悼念一下呢? 第二天一早,由官军开道,一行人轻车简从。 朱佑俭之前嘱咐过,此行不要太多仪仗,祭奠之后就离开,因此上,行路也很快。约莫中午时分,众人就来到了济南。 到了济南府中,山东巡抚王公弼出城相迎。 看到王公弼,朱佑俭还是很高兴的。无论是原来身体中的记忆,还是之前自己看过的史书。这个王公弼也是个有才干之人,且敢于和魏宦叫板,刚正不阿,其正直,可见一斑。 “臣王公弼,率济南府官员,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佑俭下了马车,王公弼及身后的官员,便行叩拜礼。 “王卿啊,”朱佑俭微笑着将其扶起,说道:“自去年离开京城,你可是瘦了不少呀。” “多谢陛下惦念,自离开京城,臣一直与济南的各级官吏,共治此地。前一阵,有闯逆经过济南,还好没有什么大的损失。” 朱佑俭道:“王卿勿忧,这闯逆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此次,朕来济南,是想吊祭一下济南之屠中,遇难的官员和百姓。” 听皇帝这么说,王公弼道:“陛下能为忠臣义士,及罹难百姓凭吊,真乃是仁君之所为!” “好了,王卿,快起来,先带朕去衙署吧。”说完,朱佑俭拉着王公弼的手,走进了城中。 衙署内,一切都还算是整洁。只是墙上,或柱子上,有被烧的斑驳痕迹。朱佑俭估计,这应该是之前,清军入城后,纵火焚烧官署所造成的。 “王卿,这几年济南府恢复的如何?”朱佑俭问道。 “回禀陛下,”王公弼道:“自济南之屠后,济南一地,百姓经历涂炭,亏得朝廷顾怀,百姓已经安定了。另外,臣招募乡勇,保境安民,现几年,百姓的生活以趋于正常了。” 听了王公弼的话,朱佑俭明白,这王公弼也是避实就虚,捡一些能说的说。这济南要是真如王公弼说的,如此轻松就能够恢复生产、生活,那这天下还会这么难以太平吗? “王卿呀,”朱佑俭有些语重心长地说道:“这几年,天下都不安定,蝗灾、旱灾,南方的水患,朕痛心不已。可这辽东清廷以及闯逆、西贼,让朕无心梳理民生。倘若王卿有何想法,都可以和朕说。” 王公弼一揖到地,赞道:“陛下有如此仁德之心,济南百姓幸甚,天下幸甚!臣斗胆,替山东百姓求一件事。” “何事,你说。”朱佑俭微笑答道,他此时已经感觉到,这位山东巡抚的重点来了。 “陛下,现在山东百废待兴,尤其是今年,山东北部旱灾,南部蝗灾,再加上李自成率兵袭扰。因此,请陛下免除山东三年赋税。” 这个要求,朱佑俭听着并没有感到惊讶。 在他的心里,对于灾祸之地,赈济与免除税负都是必要的。可现在,哪有银子和粮食来赈济。免除税负,是朱佑俭、也是朝廷唯一可为受灾之地的百姓做的。 可问题来了,这天下哪里没有受灾?若是免除了山东的赋税,那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也要免除税负,那朝廷用什么养兵? 朱佑俭想了想道:“此事朕已知晓,不过,王卿,这免除税负的事情,还要等朕到了应天,和军机处的大人们商量一下,才可便宜行事。” 王公弼道:“陛下所虑者,天下也。臣为一省百姓请命,当知陛下定有万全之策。” 做皇帝好吗?好呀!可做乱世的皇帝呢?难呀!做一个没钱、没粮的乱世中的一个皇帝,那就不难了,那简直就是放在火上烤啊。 朱佑俭看了看这个山东巡抚,他不能说难,多难也要撑下去,因为,他是皇帝。整个国家,所有的臣民,都指望他了。 又说了一阵子风土人情,直到陆炫,和王承恩上得衙堂,告诉朱佑俭,祭祀事宜已经准备好了。朱佑俭这才笑着,下令众人去到祭拜之地。 半炷香的时间,朱佑俭在一干众人的簇拥之下,来到了济南城中的城隍庙内。 祭天祭地,自古皇帝有之。可是说到祭祀百姓,历史上的皇帝做的就不多了。作为封建社会底层的阶级,百姓要做的太多了,纳税、交粮、当兵、徭役等等。 可是能得到什么呢?只有一顿半饱的稀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