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反对派的野心
第二百三十六章山河纵破兴亡较量 王金圣刚要辩驳,可是张煌言没给他机会,继续说道。 “隆中,乃是诸葛先生的住处,你更应学习诸葛先生那宁静的心性,致远的气质,忠勇的品德,建世的才能。可你却一心想的是功名,一心想的结交权贵。” “王先生,虽然你是举人,但我相信,如是李自成或清廷到此,举行科举,为了你的理想,为了你的平生所学,你将第一个报名!” “至于你的好友,王先生,我劝你一句,万里苍茫外,龙蛇只自深。若你有大才,迟早为天下闻名。可你却迎奉巴结,只当自己是官场之人。” “殊不知,读书人,当为天下的读书人。孔孟自不用说,这孙武韩信也是要学的。否则,只能是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腐儒!国家蓄养读书人,是为了治天下、救天下!而不是一死了之!这道理,你可懂了?” 听了张煌言责骂,王金圣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这张煌言的学识如此之好,洞察力之准确。 “哦,对了,”张煌言又补充道,“来年,你若金榜题名,可以入得翰林,熬资历,之后也可入内阁。不过,你要是想入军机处,那不仅需要有经世济民的才干,更要有一颗装的了天下,却又装不下自己的赤诚之心!” 如果他知道,当初那个右都御史被张煌言骂到晕厥,他定然不敢贸然与张煌言辩论的。 不过,这个家伙的脸皮可比那右都御史厚多了,他最多也就是因为人多,下不了台才脸红。而张煌言所说的,他是听不进去的。 对于这种人,成功,是他唯一的目标。可是他成功的标准就是能考上科举,最终目标,便是在朝中做官。为此,他甚至找门路,想入东林党。可是,东林党对之种毫无资历,都不是进士的人,看都不看一眼。 之后,他又想去浙党、楚党那里碰碰运气,结果,浙党和楚党的官员也不是傻子。虽然接待他的时候,比东林党客气,可也都是许下空头支票。总之就是,您什么时候能进士得中,再找我们。 几次碰壁,这王金圣依然是不气馁,继续努力。只是这出人头地的目标,让他的人生观都产生了扭曲。一次喝酒,酒醉之后,甚至说,要是那魏公公在朝就好了,认了魏公公做爷爷,自己马上就可以飞黄腾达了。 听了他的话,在座之人,无不惊骇。 不过,这王金圣确实无耻,听张煌言的话,收起了刚才的表情,而是很恭敬地给张煌言行礼鞠躬,说道。 “听了张大人的话,胜读十年书,我,王金圣,自此多多学习诸葛丞相,多多学习张大人。他年,一定做些实事,用以报答张大人的点悟之恩!” 说完,还要跪下,给张煌言行礼。 这一举动,让张煌言实在是无语,而左羡梅都看呆了。如此无耻之人,可以考中举人,若他年此人做了官,那还不是为祸一方啊! 张煌言道:“王金圣,你不要这样,你只要记得,他日,你若敢有作奸犯科,妄言之事,我张煌言,就将今天的打,十倍奉送。” 王金圣听了,不由得身上打了一个寒颤。今天这顿打,让他知道了,自己心中的小九九,是瞒不了人的。 这是,宋应星笑着上前,说道:“哎呀,玄著,没想到你对诸葛先生有如此见解,老夫受教了!” 一拱手,就要行礼。宋应星这么一行礼不要紧,下面的学生,也是跟着向张煌言行礼。一时间,张煌言有些尴尬。 待张煌言还礼后,宋应星又道。 “在朱仙镇之时,玄著就为岳王写下名篇。今日到了襄阳隆中,是不是也应该怀古一首呢?” 听宋应星邀请仔细写文,正好,刚才对王金圣的话,也让张煌言有了些灵感。 兴致使然,张煌言也不客气,就在这隆中武侯祠中,又留下了一首诗,名曰《书怀》 “一剑横磨近十霜,端然搔首看天狼。勋名几误乘槎客,意气全轻执戟郎。圯上书传失绛灌,隆中策定起高光。山河纵破人犹在,试把兴亡细较量。” 看到这么一首诗,宋应星十分高兴,口中不停地嘟囔,“山河纵破人犹在,试把兴亡细较量。” 互礼结束,众位学生和老师都散去了,而宋应星和张煌言似乎还有很多话要聊。于是,就多聊了一会。可聊着聊着,两人便忘了时间,直到余晖的昏黄洒在了张煌言的脸上。 “哎呀!都这么晚了!”等张煌言意识到时间已经不早的时候,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 宋应星道:“张统领、左统御,马上天黑了,路就不好走了,不如,二位今日就在此住下吧。” 对于张煌言来说,住在这里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大不了明天一早就回去。 “左统御,要不今日,我们就留在这里吧。”张煌言征求左羡梅的意见。 左羡梅道:“住在这里,倒是没什么,只是……” 听左羡梅的话里,充满了犹豫,张煌言发现,自己又犯错了。虽然这个左羡梅一身戎装,可人家毕竟是一个未出阁的姑娘。 自然不能随意在外边过夜,否者传出去,不仅是她,就连他老子左良玉,也会十分难堪。 宋应星当然也懂这个道理,于是便说:“如果左统御不方便,那就马上回去吧。不过,可以在书院之内,吃点东西再走。” 左羡梅没有说话,只是笑笑看着张煌言。张煌言明白,左羡梅应该是有些着急了。 此时的张煌言有些自责,左羡梅提出来隆中,而自己却只顾着和宋应星聊天,把她给忘了。 “宋先生,此地距离军营并不远,我想和左统御早些上路。” 听张煌言这么说,宋应星也没有强留。只是给两人的水囊装满了水,又用干净的纱布包了几个馒头和一些肉干,让他们路常吃。 宋应星还告诉他们,这里有一条近路,可以到襄阳。 于是,两人谢过宋应星之后,便上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