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戏里戏外在线阅读 - 闲话《秦香莲》

闲话《秦香莲》

    在所有戏曲中,若论普及率,《秦香莲》应该排在非常靠前的位置,因其引人同情而又大快人心也。就结构而言,它还是有关男女故事的最基础的蓝本。之后的此类故事,你都可以视之为它的演变或翻版。从许多有关离婚已成或蹬妻未遂的现当代小说中,也常常能看到它的影子及影响。

    《秦香莲》说的是,宋朝年间,陈世美中了状元,又当了驸马,原配秦香莲携子女进京寻夫,陈非但不认,反令家将韩琪追杀她们母子以灭口。秦哭告实情,韩琪自刎于三官堂。秦到包公处告状,包设计召来驸马,与秦对质。陈自恃皇亲国戚,强词狡辩,包欲铡之。太后、皇姑前来劝阻,包不允,终铡陈世美。

    小时第一次看此戏,让它给吓哭了。一是韩琪追杀秦香莲,她们母子跪在台前哭诉的时候,那韩琪凶神恶煞,又刀光闪闪,怪吓人的。二是刀铡陈世美的时候。就见两个光着脊梁的刽子手扛着一口真正的铡刀,先是在台上走了一趟,到得舞台一侧,将铡刀放到一张桌子上。尔后抬出陈世美,即将他的脑袋续进去了,一刀铡下去,血水四溅……

    我后来知道,那铡刀是他们跟村上借的(那时的剧组不可能扛着一口铡刀走四方),刀口用锡纸包过,发着亮光;而陈世美的脑袋则是用猪尿泡做的,里面装了红颜料,一铡,自有血水溅出。待我稍大点再看此戏,即不再有铡人的场面了。

    几乎所有的剧种都演过此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评剧《秦香莲》和京剧《铡美案》。从名字上便可以看出,两剧的重点不一样,京剧强调的是“案”,而评剧则是突出了秦香莲的遭遇。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评剧似乎更加合情理一些。比方说,评剧中的王延龄让秦香莲找包公告状,怕包公不接见她,给了秦香莲一把扇子,算是个介绍信。秦香莲拦轿喊冤的时候举着那把扇子,包公才有可能接见她。而《铡美案》里少了这个细节。秦香莲拿着扇子下场时的那句唱特别好听,叫“一把小扇拿在手,包相爷那里去喊冤”,委婉悠扬,余音缭绕。

    京剧《铡美案》与评剧《秦香莲》分别是裘(盛戎)派和白(玉霜)派的代表作。两剧种的重点不同,让观众耳熟而详的经典唱段也不同。看《铡美案》,我们记住的是“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那一段。《秦香莲》则以那段琵琶词最为好听,唱词是:

    华堂上夫君豪饮妻卖唱!……尊相爷、陈驸马细听根源。自幼儿配夫陈世美,……我们二人成亲整十年。他进京赶考三年不回家转,撇下了老小度日艰难;不幸家乡遭荒旱,粮米歉收少吃无穿。头一年不分昼夜织布纺线,抚养着老小少受饥寒。第二年哪,依然是粒米未见,织布纺线都无有本钱;那东邻西舍全然都借遍,卖了纺车又卖衣衫。儿女们终朝每日把他的爹爹盼,二爹娘想儿想得眼泪哭干!第三年寸草不出土干地裂,家家逃难往外搬;我们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连一根野菜都无处去剜。草堂上饿死了我的公爹婆母……我剪青丝换芦席尸葬荒山。带领儿女把夫寻找,一路上挨门讨饭我们受尽艰难。好容易来在呀京城地,不料想夫中状元忘了家园。他眼前只见新人笑,旧人啼哭不动他的心田……

    如泣如诉,一唱三叹,让筱白玉霜那个悲剧味的嗓子唱出来,简直就绝了。评剧中的白派相当于京剧里面的程派,风格、特色、味道什么的都差不多,京津唐一带及整个东北地区,白派迷不亚于程派迷。

    十年浩劫中,像所有的古装戏一样,《秦香莲》也禁演了,粉碎“四人帮”后,该剧重新上演。是年,我至京出差,在我的一个战友家吃饭,那战友的母亲即是个《秦香莲》迷。那时普通百姓家还买不起电视,她便拿着半导体一遍遍地听,一边听一边唉声叹气,有时还擦眼抹泪。她告诉我,秦香莲第一次去见陈世美的时候,陈世美心里也想认,可就不敢,你听这一段:“听说是二爹娘双双丧命,儿心内欲痛哭不敢高声。秦香莲为我把孝来尽,说得我心羞愧无有话云……”你说说他要认下多好呢!我即随着那老太太说,陈世美的错误就在于他不断用新的更严重的错误,来掩盖他前边的错误!就像停电一样,一天停一次你不高兴,我一天停上它三次,看你把我怎么样。

    多年之后,看柏杨评陈世美该不该认秦香莲的问题,他这么说,生活中的秦香莲,肯定没有戏里面的秦香莲漂亮,而大凡演秦香莲的都是名角,是女一号,要形象有形象,要嗓子有嗓子,要钱还有钱;生活中的秦香莲若像戏里面的秦香莲那么美,那么有钱,傻瓜也会认。——这有点抬杠和戏说的味道了。

    还是这个柏杨,又说,刀铡陈世美,我想没有一个人反对。当包公下令开铡的时候,戏台上刀光闪闪,一铡下去,还有血流出。台下掌声如雷,女观众固然高兴,男观众也觉得非如此不足以尽其罪。但反对不反对是一回事,照不照着做又是一回事,便是把陈世美先生本人弄去观看该剧,他也会认为铡得好铡得妙。

    可是看完之后呢?他看完了戏,谴责完了陈世美,还不是该停妻再娶的停妻再娶,该“包二奶”的“包二奶”?尔后还会自我感觉比陈世美高明些,咱只不过包了个“二奶”,至少没杀妻灭子良心丧吧?啊?

    《秦香莲》之所以深入人心,久唱不衰,还因为它符合一般人的审美需求: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我翻山东地方戏几个版本的《秦香莲》,最早的版本是陈世美被铡之后,皇姑收养了秦香莲的一双儿女冬哥与春妹,王延龄则认了秦香莲作义女。这样的结局又太过团圆了,不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以刀铡陈世美作结尾更有力量。惩恶扬善、大快人心也是一种圆满的结局。你若不满足还想让它再团圆一点,那观众担心的事情会更多,比方说,皇姑收养了那一对儿女,她若虐待他们怎么办?王延龄的子女们,见凭空又多了一个女人出来分他的遗产,要拿作她呢?没完儿。将那个铡人的血淋淋的场面删掉也不错。这故事的本身就更动人心魄的了,你没必要再借助感官刺激来增加它的感染力。

    也是因为秦香莲的故事太深入人心,难免会让陈氏后裔及有考证癖的人对号入座及唱反调。20世纪的80年代初即有人搞了一出为陈世美正名的戏,说历史上的陈世美不是这个样子的,他曾做过县令,只是得罪了人,才有人编出这出戏来糟践他云云;可惜没什么影响,很快即销声匿迹了。可见艺术的真实要比生活的真实更容易深入人心。用生活真实跟艺术真实较劲,一般都会费力不讨好。要么艺术低下,观众不买账;要么狗尾续貂,旋生旋灭,回过头来你还得看正宗的《秦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