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戏里戏外在线阅读 - 千钧一笔《孙安动本》

千钧一笔《孙安动本》

    《孙安动本》很有名,只知《孙安动本》,而不知柳子戏者,大有人在。近翻《柳子戏简史》,里面这样写道,《孙安动本》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柳子戏近几十年来兴衰荣枯的全过程,它是一部历史档案,如实地记载了多少年、多少人为它呕心沥血的事迹。《孙安动本》如同昆曲《十五贯》一样,也有着“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意义。

    《孙安动本》说的是,明朝万历初年,明神宗年少懵懂,太师张从欺君压臣,独霸朝纲。这年正值曹州发生灾荒,张从竟将赈粮吞入私囊,一时饿殍载道,民怨沸腾。曹州知府孙安,是个刚正廉明、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上本参劾张从罪行。张从素知孙安深得民心,于是采取笼络手段,特调孙安晋京供职,企图以利禄收买,供他驱使。

    孙安携带妻儿晋京途中,目睹哀鸿遍野,啼饥号寒,又见一民妇跳崖自尽,遗下十八张冤状,控诉张从强征她的丈夫、儿子私造皇宫,为了杀人灭口,皇宫修成之日,她的丈夫、儿子和三千民工尽被毒杀。这民妇从县到府,一直告到京城,但大小衙门都拒不受理。民妇有冤莫伸,遂愤而自杀。孙安看后益加愤慨,誓为黎民除害,兼程赶路,抵达京城。

    孙安岳父黄义德,在朝廷任转本御史,劝孙安明哲保身。孙安不听,连夜写本,上殿参劾张从。小皇帝被张从巧言所惑,驳本不准。张从暗示孙安,应以前程为重,勿负他保荐好意。孙安更加气愤,又上二本,二本不但被驳,反以孙安陷害老臣为名,立时摘去乌纱,交刑部问罪。

    此时张从又假意替孙安求情,但孙安仍不屈不挠,再上三本,并以民妇冤状为证。张从强辩是孙安伪造,挑唆小皇帝治以诬告反坐之罪,将孙安责打四十御棍,轰出金殿,永不许入朝面君。

    孙安耿耿忠心,换来遍体伤痕,但为民除害的意志更坚,连夜再写奏本。其妻儿也为他的赤诚所感,均愿生死同命,孙安于是绑妻缚子,抬了棺木上殿,想以死谏感动皇帝。

    张从又诬孙安此举是欺君年幼,故意要挟,猎取忠臣之名。小皇帝听信谗言,将孙安全家推出午门问斩。后定国公徐龙持铜锤上殿,怒斥张从,并迫使皇帝赦免孙安全家,处死张从。

    该戏几乎所有的剧种都上演过,诸如京剧、豫剧、晋剧、秦腔、上党梆子、婺剧等。但原创还是柳子戏。近查资料方知,1959年3月,山东省省长谭启龙亲自抓了剧本的改编,并联系当时党内民主作风很差、大家都不敢说话的事实,提出要在“动本”上大下功夫,塑造好孙安“为民请命”的“清官”形象和孙安不怕死、敢说敢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强性格。当时的省委书记舒同、书记处书记白如冰、副省长余修等,也都有具体的指示及修改意见。该剧由赵剑秋执笔改编,山东省柳子剧团首演。当年11月21日,由副省长余修陪同,周扬、邓拓、张庚等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看了《孙安动本》。周扬认为,戏词写得不错,音乐很好听,表演得也不错。11月23日,彭真与邓拓、田汉、孟超等在长安大戏院看过《孙安动本》后,对孙安这个人物非常满意,指示说:“柳子戏保留到这种程度是很好的。”“应该很好地继承传统,把失传的东西找老艺人好好地挖一挖,好好找人学,很好地培养青年一代。”田汉也认为《孙安动本》“可以成为国际性好戏,可以拍成电影”。孟超说:“在海瑞之外另有一个仗义执言的孙安,不但不为多,而且更能申诉出人民的呼声。”还说这个剧本“无论前部或者后部都具有震撼人心、激人感情的力量”“真是千古奇文”“真如大雨倾盆,淋漓尽致”“那么干脆,那么痛快,处处激人感情”。邓拓称赞《孙安动本》“情节动人,唱做皆工,确是好戏”。并挥毫赋诗:“编排史事作传奇,万历江陵岂有知!正气如虹吞北斗,孙安合是古人师。”

    《孙安动本》进京演出获得好评后,山东省委要求大力宣传,出版剧本,发表剧评,灌制唱片,在山东各地巡回演出,并组织剧团到南京、上海、杭州、宁波、舟山群岛、合肥、洛阳等地演出。于各地演出的同时还与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联系拍电影。电影即将拍成时,谭启龙亲自将一段词“手挥笔管山河动,心中怒火冲九天,毫峰抹尽三江水,天地冤仇赴狂澜”改为“笔管一挥山河动,正气长存日月悬,濡墨尽倾三江水,挥毫横扫五岳寒,为救万民出水火,赴汤蹈火挽巨澜”,并再三叮嘱,一定要把这段词拍进电影里。

    1962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电影。其舞台剧本1959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60年发表于《剧本》月刊,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山东省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61年出版单行本。1963年编入《戏曲选》第六卷。如此兴师动众又针砭时弊的剧作,“文革”中即如《海瑞罢官》《海瑞上疏》一样,受到了公开批判,参与该剧的改编者、组织者及演职人员均遭株连,有的还含冤去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东省委根据上级指示,公开宣布为其平反;山东省柳子剧团1979年又恢复上演。

    《孙安动本》在今天看来,仍有极强的针对性。特别在“老鼠、老虎一起打”“既打小老虎,又打大老虎”的当下,特别有现实意义。该剧的前半部着重塑造了孙安赤胆忠心、为民奏本、大义凛然、不怕灭门的清官形象,下半部则突出了九千岁徐龙爽朗烈性、鲁莽可爱、锤打昏奸、刚直不阿的个性。其主要唱段,我感觉是这两段:一是孙安唱的“我孙安自幼读孔孟”。唱词是:

    我孙安自幼读孔孟,做官一方解民生。只因为曹州灾荒重,我连上三本未见情。同僚们惧怕贼张从,默默无言不作声。孙安我生来秉性正,民受灾荒我心疼。都说是张从作恶害民众,吞没赈粮建寝陵。怎奈是州官难动太师本,他受恩宠在朝中。眼看看无粮难救命,心急如焚气填胸。如不然即刻上京把命请,讨要赈粮救民生。

    一段是徐龙欲锤打小皇帝时唱的:

    提起洪武你先王,偷耕牛在凤阳,卖了皮骨吃了肉,皇觉寺内当和尚。俺祖徐达韬略广,恁聘贤三下广太庄,没有俺祖打天下,小昏王,你朱家哪能做皇上?你祖念俺功劳大,封俺威定国公镇朝纲。赐俺家四十八根朱红杠,黑虎铜锤正一双。乱臣贼子锤下死,君王不正打君王。

    我曾听过京剧高派名家李和曾唱《孙安动本》,其中的“未曾开言热泪滚”一段特别有情,既高亢嘹亮,又情真意切。唱词是:

    未曾开言我的热泪滚,谢万岁容臣再奏一本。示天恩自古前朝多鉴证,明君驾前多有诤臣。虽然是看似盛世太平景,莫忘了民间还有灾难还有疾苦情。万不能任人唯亲偏听信任权奸蒙君王,结党营私恣意横行残害黎民,有道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水可载舟亦覆舟,民重君轻要记在心。孙安动本我不惜命,为黎民为百姓为的是大明江山万年春。

    看《孙安动本》,有一点小感想:旨在反贪反腐、为民请命的清官戏,在过去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下场都不好,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批判。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局者对号入座,过分强调了它的“影射”作用。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清官戏都是忠君利民的,根本不需要神经过敏,这段“未曾开言热泪滚”,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无论他受了多少委屈,一给他平反昭雪,他还是要“未曾开言热泪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