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还是小李牛逼啊。”张玮有天回来和马凯说。 “小李转型了,专心做海外了。他把国内的客户送给了阿杰,阿杰算是缓过来了。” “这也是大佬的意思。大佬觉得,小李不合适创新,适合拼成本。小李算账太厉害了,大佬觉得,海外的这些客户,别看毛利不高,但量大啊,只要能控制好成本和费用,一定比国内赚钱。” “小李就听了大佬的。大佬给了他几个海外的客户,小李试了几个项目之后,就决定全面转海外了。” “你知道小李现在大佬公司有个什么外号吗?太子。别的客户说,小李才是大佬的亲儿子。赚钱的事情都给小李。” “当然,我们也算太子。哈哈哈。” 张玮在高仿圈渐渐有点名气了,这事马凯也有听闻。小顾有天偷偷和马凯说,她们公司有几个客户,点名要做63的板子。被江总狠狠rou了一顿。 越是瞒着,外面传得越凶。说张玮半年挣了五百万的也有,说八百万的也有。 有一些高仿圈子的供应商,也就顺着路开始找张玮。 一般这些事,张玮不让马凯去接触。有时候他会带上方方,他说方方长得凶神恶煞,能够壮壮胆。接触了一些人之后,张玮结交了几个他说还不错的供应商。说的比较多的,一个是做按键的,在高仿圈人头熟,给张玮陆续介绍了一些其他元器件的供应商。 还有一个叫李敬亭。大约不是真名。 是做壳料的。 认识这些人之后,几乎就不用从小林那儿拿货了。马凯心里有点过意不去。这几个月来,他和小林已经达成了很多默契。甚至他都可以安排小林帮他备货。譬如以前拿货,小林就是按照供应商的规格备货,前壳1000一箱,后壳1000一箱,但是她们也会再数一下,以免缺料。马凯就和小林商量,既然她们要数数,不如帮他直接成套备好。 求了小林好几次,她答应了。她发现也没增加太多的工作量。 马凯可就省心了。他们一天也就做两千台左右。发四个箱就行。小林家的人干活,比张欣雅那就细心多了。 马凯和张玮叨叨,希望李敬亭他们也这么做。张玮骂他:大哥你怎么想的?便宜10%了,你还要别人干这个活? 然后,有天晚上和张玮他们喝酒的时候,说起小林,他们才意识到,他们有几周都没从小林那儿拿货了。他们说起小林,每个人都很唏嘘。交口称赞着小林。 阿龙拿起电话,打给小林,嘟嘟囔囔地说了一堆感谢的话。然后是方方,张玮,电话传到马凯这儿的时候,马凯还没喝多,他笑着对电话那头的小林说:“真的特别谢谢你。生意上的事情,我听玮哥的。我是自己特别谢谢你。” 小林那边很安静,马凯以为电话断了,他对着话筒喊:喂,喂。 “马凯,我第一次叫你全名,你不介意吧?”小林的声音有一点点颤抖,马凯意识到有些异样,他收了笑容,静静地听。 “我说,我是说,我们两家可能以后也没什么生意了。”小林又顿了一下,马凯觉得心被攥了一下。他听到小林长吁了一口气。 “但你有空的时候,可以来华强北找我。你说过,要请我吃饭。我在等着。” 小林说完,就挂了电话。 “说什么呢?这么严肃?”阿龙拿回他的手机。 “哦,没什么。”马凯堆回笑脸,闹着说:“方方,你他妈刚才那杯没喝!” 那天晚上喝酒,是因为张玮要和他们商量一个大事。 李敬亭手上有个渠道,说是能从富士康拿到nokia没上市机型的设计图纸。做高仿的人,都指望着能够赌中一个超级明星机。尤其是这些明星机刚开始做宣传,刚开始上量的时候,谁能够高仿出货,几乎就是闭着眼睛挣钱。正常是等明星机上量后再开模,转量产,这中间最少要小半年时间。 一般来说,富士康的保密机制很严格,哪些机型会上市,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但行业内,总有一些神叨叨的人,号称自己手上有完整的开模图档,有完整的规格书。这些人绝对不会给你看图档。他只是会给一些佐证,譬如有着富士康邮箱后缀的邮件,结构图里面的一小部分。信不信?那就靠你自己的判断力了。 大家都明白,拿到图纸,赌中明星机,最少能赚半年的大钱。所以卖图纸的市场永远存在。 有赌中的嘛?传说是有。按照张玮他们的说法,永远是:那家做63的,那家做8800的,当年就是拿到图纸,挣了上千万嘛。 李敬亭拿到的这份图纸,据说是一个和6300共用主板的项目,是nokia下一个全球级的走量机型。按照他的说法,富士康光试产模具就开了20多套。这明显是预备着大规模上量的。 图纸报价70万,说是最低了,一分钱也不能砍。 他找张玮商量,想一人一半把图纸买下来。根据完整图档和材料清单,他来做壳料按键,张玮做板子。之后互相包销。 也就是他的壳料除了自己用,只能卖给张玮;张玮的板子除了自己用,也只能卖给他。 按说这样是能分摊开发成本以及节省开发周期的最佳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