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献美食
书迷正在阅读:耽美之生若夏花,无余不开、步步承宠:总裁囚爱成瘾、我能看见血条了、火影之尸骨脉红叶、江州探案笔记、诸天开挂群、恶魔吻上瘾:小甜心,乖一点!、星河皆似你柔情、霸道总裁你不听话哦、爷本难拒:太子妃,请深爱!
花瓶女配开挂了正文卷第五百三十四章献美食杨玉英觉得她现在比当年元帅他老人家养的那条龙鱼还惹眼。 昔年元帅养了一条鱼,却异常聪明可爱,人人都很喜欢。 杨玉英觉得要是元帅肯放开参观收门票,他们赚的没准能赶得上元帅的年薪。 当然,元帅身边最聪明的还是她杨玉英。 只是她的聪明不能同人言而已。 要是她暴露了,肯定能给元帅赚更多。 咳咳。 这似乎也没什么可骄傲的! 反正如今整个静山伯府的少年少女们,都十分关注她,就连她偷偷看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闲书,都一时涨价,颇有洛阳纸贵的意思。 其实别看杨玉英在族学时间并不长,但这些小少年们对她的印象并不坏。 她长得漂亮,情商也不低,糊弄下小孩又有什么难的。 族学里好些学生对她有抵抗情绪,纯粹是为了林依依。 她替戚芳龄出头,拿一堆璎珞怼林依依的事,他们还能看得出来。 林依依在族学那就是顶端的存在,从先生到学生,就没有不喜欢她的,除了戚芳龄。 可杨玉英事实上也没真做错什么。 他们那点对抗情绪,在杨玉英一个优等成绩面前,顿时烟消云散。 这成绩代表,只要杨玉英乐意,这位傅香香小姐就是名书院的骄子。 从此命运会和他们这些普通人有天壤之别。 大顺朝的进士很是金贵,三年能有三百多。 这三百多的进士里,这两年有八成得是名书院出身。 而像皇家书院,京城书院等著名书院的顶尖学子,如今还真不一定有兴趣去考科举。 这两年事态当真有些说不清。 他们这些京城学子,都有些惶惑。 反正无论如何,抓住一切机会,尽可能地赶紧考出来。 一旦进了名书院,他们就有山长,有先生,有同窗,有无数人一起cao心他们的前程。 林依依是好姑娘,是他们的朋友。 可林依依温柔善良,又怎么会介意他们再同傅香香交朋友呢。 傅香香可是时修远的未婚妻,也是静山伯府的表小姐,是自己人! 于是这些人就热热闹闹地烧杨玉英这口热灶。 戚芳龄第三次被旁支的小子抢了座位。 “……” 她气了一会儿,又噗嗤一笑。 想一想,族学里有人抢了林依依的风头,也挺让人开心,何况还是傅香香。 杨玉英被缠歪的久了,闲来无事时,干脆就正经教这些孩子一点东西。 逛花园教种花,教各种珍稀植物的兴致,教药理,甚至还能延伸到天文,地理上去。 看戏,看杂耍,游玩时就随意教一点戏法一般的幻术,机关术。 大家吟诵诗文,让杨玉英讲故事,她就掺杂着朝廷邸报,历史军事之类一起讲。 很多东西杨玉英也只是粗略了解。但就这点粗略的东西,随便拿出一星半点,也够这帮小少年们学上十年八年。 不过十数日,傅香香在静山伯府的地位便是大有不同。 “听咱们家团子说,你们壮壮日日往族学带好吃的,各种冰饮,各种小食,馋得他不行,回去就和我表姐闹腾。” 邹词吞了口口水,“老时,你好歹也是人家傅姑娘的未婚夫,多去献献殷勤啊,光哄得别的姑娘心悦你,正经未婚妻连个吃食都不送,你这未婚夫当的也太失败。” 京里这些人家,多是沾亲带故的,邹词的远房表姐就嫁到静山伯府的旁支家,所以家里的孩子也在族学里读书。 自从壮壮开始往族学带吃的,小家伙们没少被馋得口水直流,邹词这人最爱美食,他吃不着,还偏偏要去打听这些个事,每每把自己馋哭。 最近杨玉英又上学了,没时间出去闲逛,他连找借口逮人蹭饭都不成。 只能回来折腾时修远。 时修远:“……别嚎,后日佛母寿诞,全城的女子都要去佛老山献礼食,到时候傅小姐也必去。” 邹词只觉得自己一下子又活了过来。 时修远也松了口气。 他祖母也打算好,就在后日佛母寿诞之日,去佛母山见傅香香。 前几日祖母便已返回,他面上不显,心里着急,可祖母说了好几次,要替他去静山伯府走一趟,只是说完总是忽然就发生些意外,阻拦行程,一拖再拖,竟拖延到如今。 时修远对此也是无可奈何,等待他祖母,总比央着母亲去更妥当。 要是母亲去见那位傅小姐,那就不是解决问题,纯粹是想和人家结仇。他又没疯,再是不喜欢这桩婚事,也没打算闹得不可收拾。 所谓佛母山,就是京城外的十里山,山上瓜果飘香,泉水潺潺,据传佛母曾在此落脚,饮此地灵泉,食鲜果。 山上一座九母娘娘庙,传承已过五百年,香火不绝,十分灵验,痴男怨女求姻缘,夫人们喜欢去求子,和山上星罗密布如棋盘的诸多庙宇道观比,地位并不算特别高的九母娘娘庙,香火反而更鼎盛。 佛母诞日,京城的女子们都有烹饪美食,供奉佛母的习俗。 杨玉英一早也被戚芳龄叫到厨房,林依依也在,大少夫人梁氏也难得过来,唯有二少夫人身体不好,这几日不舒坦,便在屋里休息。 戚芳龄并不理林依依,只挽着杨玉英的手说话:“我就很奇怪,佛家戒荤腥,为何佛母不用茹素?” 杨玉英笑道:“大概是佛母比较老,不懂新规矩?” 戚芳龄:“啊?” 梁氏无语:“今日可是佛母诞日,你们说话也注意些,不要对佛门不敬。” 杨玉英咳了声,一本正经地道:“虽然佛门戒色戒荤腥,本来就是新规矩,但是我们听大家的话,不去说它。” 说笑两句,饭食还是要做的。 这对杨玉英来说是极简单的事,她路过竹林,顺手劈了几个竹筒,此时就好似玩笑一般往竹筒里放置各种搭配的食材,荤素各半,加入她自己酿制的料和油,选好的各类香米,鸡rou,兔rou,猪rou,羊rou,牛rou,甚至还有各类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