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空心方阵(二合一)
北美大平原上,一支绵延十多里地的黑色浪潮滚滚向前涌动。 六千掷弹兵被王宏一个不差的全都编入出征的大军中,后方则全部交给已经进入正轨运行的达科塔议会。 虽然王宏没有在达科塔部族留下一兵一卒,但丝毫不用担心后方会出现什么意外,原因很简单,因为达科塔部族的酋长们需要王宏的汉军! 经过数轮清洗和战胜俯冲的鹰两万大军后,达科塔部族的酋长们已经渐渐接纳了王宏与他麾下汉军的存在。 当然,这种接纳可以看作是一种认命。 生活就像强,如果无法反抗,就躺下慢慢享受吧。 至少能活下去,不是么? 在1世纪的北美大陆,活着是绝大多数底层平民最高的诉求,无论是印第安人还是白人拓荒者,无一例外! 六千大军外加上千负责斥候侦查和运输物资的达科塔部族民夫,总共能有大约千人左右。 除了主战的六千掷弹兵外,剩下那两千人只有几百个是达科塔部落战士,其余人都是普通的老弱妇孺,充作行军劳力。 而那数百个达科塔部落战士,则是清一色的骑兵队伍! 此时,汉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正式进入纳科塔部族的领地,也是苏族最后一支联军主力统帅野狼之心重点防御的区域。 从地域上来看,汉军首要目标必然是进攻纳科塔部族,要是进攻拉科塔部族,要绕路不说,还容易被纳科塔部族的战士切断后路。 因此,汉军的战略进攻方向是十分好预判的,再加上苏族在这片土地上强大的侦测能力,数千汉军来犯的进攻路线,在野狼之心眼中几乎是透明的! 当然,王宏并不在意这些细节,在这个年代的大规模战争中,想要隐藏数千上万大军的行军路线无异于痴人说梦,只要对手稍微有点脑子,手底下凑出了一些精锐的斥候乃至情报间谍,就能大体摸清敌军的进攻路线。 大军开进,为了保证后勤车队的畅通和运送速度,都是要依赖于现成道路的,不可能走丛林和崎岖的山脉,除非是大规模奇袭! 奇袭不是那么容易的,翻山越岭中非战斗减员是常态,军队统帅如非必要,没人愿意去遭罪。 除了要选择相对平缓的地带行军外,大部队的士兵饮水也是重中之重,这就是古代和近代战争中,军队往往都会沿着河流开进的原因。 干粮容易携带,但水资源却很难大规模携带,否则会极大增加军队的负担! 因此,沙漠行军是非常考验军队的一件事情,历史上拿破仑远征埃及的时候,没有被马穆鲁克击败,却差点被恶劣的环境和沙漠吞噬掉! 好在,北美大陆是天选之国,水密布,汉军前进过程中,不用为水资源发愁,每走一段距离就能遇到一处水源。 这都是在达科塔人向导的指引下完成的。 达科塔人向导能找出这么一条安稳舒适的路线,纳科塔人和拉科塔人自然也可以! 于是,正处在汉军正中央的王宏还没等走到第一处纳科塔部落,就接到了达科塔斥候的消息! 正有大批苏族骑兵向这里冲过来! 得到消息后,数千汉军立刻体现出身为战争机器的严明纪律,王宏仅仅下达了几个口头指令,十几里长的汉军部队就地停了下来,迅速向中央王宏所在的位置聚拢! 汉军赶路途中采取的是将后勤物资摆在中央的位置,因此,遇袭时只需前后的部队往中央跑步赶过来列阵即可。 然而,汉军的变阵效率再高,也比不过四条腿突袭而来的苏族骑兵! 野狼之心为了纳科塔部族不遭受灭顶之灾,根本不敢让汉军深入纳科塔部族腹地,力图一战将汉军消灭,再不济也要将汉军击溃! 因此,野狼之心为这一战不顾n,强拉了大批北美野马,为每一个苏族部落战士都配上了一批北美野马,让上万苏族联军硬生生变成了纯骑兵部队! 也就以养马为生的苏族人能收拢这么多马匹了 上万苏族联军骑兵被发现后,立刻纵马狂奔,丝毫不顾惜北美野马的体力,就为了赶在汉军聚拢合并列出战斗队形前从中央凿穿汉军,将十几里长的汉军队伍一分为二! 野狼之心早已通过情报和侦查得知,汉军的辎重物资都在中央部位,连那位大汉将军本人也在中央,所以,他认为只要击破汉军中路,就相当于胜利了一大截! 一旦击破中央的汉军,先不提是否能顺手在乱军中击毙大汉将军,单就是将那些汉军辎重烧光,也足以让汉军大败而归! 汉军再能打,终归是人,需要吃喝拉撒,没有辎重,靠着干粮汉军士兵也就能活不到一周,别说继续进攻了,能不能炮灰达科塔部族都是个问题! 到时候,汉军一退,野狼之心就可以利用苏族骑兵的机动优势尾随而上,不时在汉军撤退的尾巴上咬一口,慢慢消磨汉军的实力,有机会的话,更是可以击溃汉军大部队,取得苏族内战的胜利! 这就是野狼之心的作战计划,充分利用了苏族骑兵的机动优势,避开了汉军强大无比的正面野战能力。 俯冲的鹰的阵亡让野狼之心知道,面对数千排列整齐的汉军部队,最好的做法是避让! 在掷弹兵重重保护之中的王宏很快收到了一个不妙的消息,巡弋的达科塔斥候骑兵发现了大批奔袭而来的苏族联军骑兵群! 而这时,中央的汉军仅仅聚拢了一个团的兵力而已! 剩下那两个团正从前后零散的往这里汇聚,根本没有作战队形可言! 如果汉军掷弹兵不想让自己被苏族骑兵冲垮s,必然要在苏族骑兵临近时结成一个个小方阵,到时候,汉军恐怕再难以聚拢了 此时此刻,汉军即便士气高昂,也不得不面对战败危机,因为中央汉军守护的辎重不能丢掉! 王宏个人容易跑掉,但沉重的物资却无法长出两条腿逃走! “结成空心方阵,将辎重车队放在方阵中央保护起来!” 面色沉重的王宏在得知苏族骑兵即将到来后,对刚刚聚拢起来的一个步兵团的掷弹兵下令道。 与此同时,那些在游弋的达科塔斥候骑兵也收到了命令见机行事! 王宏知道,一旦开战,大批的苏族联军骑兵足以将汉军与达科塔斥候骑兵之间的联系切断,根本无法指挥,还不如让他们自行发挥 哪怕达科塔斥候骑兵什么不干,只是在战场外圈转悠,也能分散一部分苏族联军骑兵的注意力。 作为经历过近代欧陆精锐训练的汉军掷弹兵,自然知晓空心方阵的排布,接到王宏的军令后,掷弹兵们迅速在营连级长官的引领下,自发性的将辎重车队分隔开,组成一个个相邻数十米的空心方阵! 当苏族联军骑兵的主力驱散的达科塔斥候骑兵,看到汉军阵列时,不禁有些n。 苏族骑兵根本没见过这种奇怪的方阵! 甚至,苏族骑兵认为这种方阵就是个笑话。 “汉人被吓傻了么?那么单薄的小方阵既无法发挥所有的火力优势,又没有战术纵深,这是要s么?” 苏族联军的战酋们脑子里不禁闪出这么一个念头! 汉军的空心方阵每个边只有三排士兵,第一排半跪在地上,将燧发枪的根部顶在土地上,让刺刀斜向上指着前方,第二排平举着刺刀,第三排掷弹兵举着枪口从前排士兵的空隙中伸出刺刀。 单薄的三道刺刀横列,后面没有任何纵深,而是一堆堆不能动的物资和惊慌失措的达科塔部族民夫。 这种组合怎么看,都无法挡住骑兵的冲锋 在苏族联军骑兵眼里,这种空心方阵还不如大横队方阵来的有威胁,毕竟大横队方阵拥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枪口,完全可以形成交叉射击让冲锋中的骑兵损失惨重! 而此时的空心方阵不少枪口甚至是背对着自己,火力自然会极大的减弱! “哈哈,苏族的勇士们,让愚蠢的汉人尝尝我们锋利的战斧!” “嗷呜嗷呜” 苏族联军骑兵们发出特有的怪叫声,挥舞着手里的武器乌泱泱的杀向错落有致的汉军空心方阵! 此时此刻,苏族联军骑兵的士气达到了巅峰,他们认为自己可以轻而易举的踏碎这些奇葩的空心方阵,击破抵抗的汉军,完成野狼之心大首领交待的任务! 砰砰砰砰 苏族联军骑兵中的少数火枪手,因为装备了昂贵的马镫,所以可以双手拿着火枪边跑边对前方的掷弹兵射击。 当然,在颠簸的马背上,本来就十分感人的命中率,变得更感人了 不过,无论多么感人的命中率,也架不住人多啊! 野狼之心几乎将上万苏族骑兵的主力一股脑的投放到汉军的中路,呈现出大范围的波次密集进攻,涌向看似散乱的汉军空心方阵! 在大批苏族联军骑兵进入有效射程后,掷弹兵开始还击了! 掷弹兵没有进行齐射,第一排的掷弹兵充当这拒马的作用,不能开枪,只有二三排的掷弹兵用nn还击,采用高效的射击模式。 区区一个步兵团的零散射击,对近万苏族联军骑兵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苏族联军骑兵轻易跨过了双方之间的空地,挥舞着武器冲向空心方阵的掷弹兵! 一名苏族联军骑兵冲到空心方阵前时,之前射击的掷弹兵早已架起了三排刺刀,直挺挺的对着他,苏族联军骑兵虽然想要跨过去,但屁股底下的马儿却不同意,在抵近锋利的刺刀时,北美野马一个急刹车,人立而起将没有马镫的苏族联军骑兵甩了出去 这一情况不是特例,而是常态! 苏族联军骑兵万万没想到,这单薄的刺刀阵如此难以突破,即便马儿没有惊到,在纵马跨越的时候,也会被下方的掷弹兵用刺刀来一个开膛破肚! 不过,苏族联军骑兵不是傻子,看到前面同袍的下场后,利用熟练的控马技术,在空心方阵前的三排刺刀阵上向左右急转,从各个空心方阵的空隙中穿插过去! 因为在正中央有一个大型的空心方阵,汉军的帅旗就插在那里! 突破外面这些散乱的空心方阵,穿n去,就能攻陷汉军的指挥首脑。 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太残酷! 自作聪明插入空心方阵的苏族联军骑兵很快发现了一个残酷的消失,周围的其他空心方阵边缘的掷弹兵,不断朝着他们开枪射击,距离较近的空心方阵边缘的掷弹兵,甚至扔出手雷! 从空心方阵之间的空档中穿进来,简直就是走入了一个交叉火力! 前后左右全都有枪子打过来! 这就导致苏族联军骑兵根本不敢停下速度,为了躲避成片的nn,只能一股脑的向前方冲去。 然而,跑着跑着,苏族联军骑兵发现他们迷路了 战场上到处弥漫着白色的硝烟,到处都是空心方阵边缘射击的掷弹兵,每经过一个空心方阵至少有两条分叉,根本无法走直线! 自然而然的,深入掷弹兵的空心方阵后,苏族联军的骑兵们茫然了,他们找不到出去的路,只能原路返回! 而原路返回意味着又要经历一番之前的nn洗礼,能活到空心方阵腹地的苏族联军骑兵,不敢保证自己返回去还能这么幸运! 鳞次栉比的空心方阵将大群的苏族联军骑兵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一队一队。 单位面积上的苏族联军骑兵虽然还占据着人数优势,但在此起彼伏的枪声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大批苏族联军骑兵被射下马! 这还是汉军没有火炮配合的情况下,如果空心方阵中央摆放上几门野战炮,装上nn,这些苏族联军骑兵早就崩溃了! 近万苏族联军骑兵杀进汉军的空心方阵,如同没入大海的石头一般,迸溅出廉价的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