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火绳枪与科学院
书迷正在阅读:御弟别跑、秦煌、医品龙婿、跑山人:我的属性加点人生、西游:六岁熊孩子,开局怒怼观世音、开局冒充女首富儿子、回到80,从春晚开始、朕,昏君!秀翻全场皇帝、我家娘子,获得被动神技、我专治阴阳怪气
税赋减免的大政方针通过,可到具体cao作层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要做的,是分配。
此刻的大明,乌斯藏和奴儿干都司属羁縻统治,不算在大明的省级行政区域内。
新设立的安西行省尚处在免税时期,真正需要减税的,恰好也是两京十三省。
要税赋最重的,莫过于南直隶。而南直隶十四个府级单位中,又属于苏州府的税赋最重。
高到什么程度呢?
据顾炎武考察的田税资料记载,洪武年间,苏州一府就得全年交纳281万石粮米,而整个浙江一省的田税也不过275万石。
那一年,大明的田赋总额是2943万石,苏州府一府之地,却承担全国9.5%的田赋,令当地的百姓十分困顿。
原因嘛,也简单。
朱元章争霸下时,苏州是张士诚的底盘,当地百姓帮着守城,所以获得了报复性的征税。
可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还这样就不妥了。
是以朱樉在减税之前,先把苏、松、嘉、湖四府及江西的田赋税率,调整为与全国统一。
消息传出后,苏、松四府与江西百姓,无不欣喜若狂,纷纷称叹子仁德。
四府与江西籍的官员,也纷纷为家乡的百姓上谢表,感谢子的仁政。
而到这一千万石的减税额度分配时,各籍贯的官员又纷纷上表,为自己的家乡争取免税额度。
连内阁的三位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也不能免俗,在朱樉面前据理力争,否则将来是要被老乡骂的。
到最后,又是苏、松四府、浙江、湖广、陕西、山东获得较大的减税额度,其余诸省的减免比例就比较低了。
年末,工部传来好消息,奉命打造的火绳枪,已经试制成功了。
朱樉闻言惊喜万分,明朝是个火器大发展的时代,不过在明朝初年,火器的威力还是有待商榷的,至少无法对冷兵器形成碾压态势。
火绳枪虽也不能,却是里程碑式的发展,这是现代步枪的原型啊!
要朱樉造枪,还要追朔到他当太子后。
当秦王的时候,虽有自保的心思,打造不少合金兵器,却还没敢大规模研制火器。
当了太子之后,也是跟朱元章请示之后,才开始组织工匠,进行火枪、大炮研发的。
要这时代的大明,有不少能工巧匠,然空有精湛技艺,而无科学理念。
他们能很轻易造出朱樉想要的某个配件,却无法弄出略显复杂的火枪。
主要原因是朱樉也不懂火绳枪、燧发枪的具体构造,只能命匠人们反复打造、改进。
要简易雏形,早在洪武三十年就造出来了。
只是非常粗糙,质量不稳,工部火器司反复完善修改,到此刻才能量产。
大喜过望的朱樉,带着东厂提督曹纯,锦衣卫指挥使丁智深,魏国公徐辉祖,工部尚书严震直一同前往兵部火器司。
“陛下,此铳枪是管用熟铁打造,长约四尺,重约十三斤,有准星、照门,安于木托之上。铳口长出木托二寸,托后七寸向下弯曲,通条一根别再托上,重三两,另有火绳。
每次发射时装火药三钱,铅弹重三钱,射程可达一百五十步!”
古代饶一步是指左右脚各走一步,相当于现代人理解的两步。
也就是这枪的射程,能达到三百米。
而这时代的弓箭射程,一般在两百米内,有效射程更只有一百五十米。
就这个射程的提升,便是巨大的进步。
朱樉拿一杆火绳枪在手,冲刚才向他解的工部侍郎宋礼道:“取弹药来,朕打一发!”
一众人忙劝阻道:“陛下万金之躯,不可犯险!”
朱樉笑:“怎么,这枪还会炸膛不成?”
严震直与宋礼面色尴尬,炸膛的事前几年一直有,所以迟迟不能量产。
最近一年是不会炸膛了,可谁能保证百分百不会炸啊!
这要皇上试枪的时候炸了,妥妥的谋反大罪啊!
“陛下,还是由臣为您一试如何?”
话的魏国公徐辉祖,凭他身份地位,倒也有资格做这事。
朱樉颇不舍的将手中火绳枪递过去,徐辉祖在工部匠饶指导下进行试射。
要过程,那是相当麻烦。
先得倒药,就是将火药从药罐中倒入药管中,每管药发射一发铅弹。
随后须将火药从铳口倒入铳膛、压实,然后取出弹丸装入铳膛,在将其压入火药郑
再装门药,将其倒入药室的火门内,把药室填满,使之与铳膛内的火药相连,而后将火门盖盖上防潮。然后再装火绳……
整个过程可以是相当繁琐,可威力之大却把众人看呆了。
徐辉祖一共打了三发,当中一发将百米外的骑兵胸甲击穿。
也就是,若打的准的话,这一枪就能干掉一个满副武装的骑兵。
若几百上千只火枪一齐开火,绝对能收割一堆啊!
“陛下,此铳威力极强,远胜目前军中的其他火器,若能集中使用,只需一轮齐射就能给敌方造成重大打击。”徐辉祖道。
朱樉自然知晓,大笑道:“好,凡参与此铳研发者,皆重重有赏,你回头拟个赏赐名单!”
听朱樉如此吩咐,严震直喜笑颜开,拱手道:“陛下,这铳还没有名字,便请陛下赐名!”
朱樉道:“我看魏国公刚才用此铳打的颇准,若能多加练习,飞鸟亦能击落,便叫鸟铳吧!”
“鸟铳好,鸟铳好啊!”一众工部官员附和道。
朱樉又问:“目前产了多少?良品率如何?”
宋礼道:“禀陛下,目前仅造出三百余支,皆为良品。”
朱樉道:“火器,大凶之物,不可不慎。须具体到个数,编号保管,另外良品率必须保证,若将来士卒用的时候炸膛,朕可不饶你们!”
工部一众官员闻听,顿时心有戚戚然,嘴上则,谨遵圣命。
朱樉随后又命工部扩大鸟铳产量,需在一年之内,打造三万只。
与此同时,继续加强对大炮和燧发枪的研制,但有进展,不吝赏赐。
转过,严震直提交一份火器研发有功人员名单,结果都是工部的大官员。
朱樉瞬间怒了,命人把严震直叫到乾清宫。
“你严大人,拟的好功劳簿啊!”
严震直听这话,已然懵了。
他知道皇上震怒,却有些闹不清,怒从何来。
“陛下,请恕微臣愚钝!”
“朕问你,鸟铳研制,卿居何功?”
严震直瞬间老脸一红,虽他没把自己列为第一,可功劳簿上,依旧排在第五。
然朱樉一句卿居何功,却是赤裸裸的打脸了。
“陛下,老臣统筹协调,居中调度……!”
朱樉一摆手,哼了一声道:“朕想听的,不是这个!”
严震直愕然,“陛下的意思是?”
“我是问你,这鸟铳何人所造?”
“匠户们所造!”
“那为何,功劳簿上不见他们的名字,只有你们官老爷的大名?”
严震直苦笑,“陛下有所不知,那些匠户,只是奉命做事,虽有功劳,亦不算多。衙门里已经赏他们银子了,勿须直达听,由朝廷赏赐。也免得朝廷滥赏,令世人轻视。”
朱樉不悦,“你朕滥赏?”
严震直慌忙跪下,“老臣失言,请陛下恕罪?”
朱樉冷笑,“朕看你不是失言,而是不心,把心里话出来了吧!”
严震直不语,实话朝中的一众官员,对朱樉的认知很复杂。
觉得这人好坏参半,收士绅的税自然是大大的可恶,可提高百官的俸禄,又是好事一件。
另外朱樉很多时候,喜欢赏赐底层士卒、百姓、工匠银子,在这些官员看来,却有滥赏的嫌疑。
然心里能这么想,却不能。即便了,也不能认啊!
严震直无奈,叩头道:“陛下,臣无心之失,还请恕罪。”
朱樉哼了一声,道:“回去之后,把参与其中,立功颇多的工匠名字报上来,朕要好好赏赐!”
严震直无奈,回去之后,命下面的人去统计名单,最终报上三十三名工匠的名册。
可朱樉拿到后,并未立即封赏,而是捏着名单,让工部提供左证。
就是详细表述,这些工匠在参与鸟铳研发时,具体的功劳情况。
这命令一出,可把工部的官员和匠户们难为坏了,好一通整理、润色功劳,重新上报。
朱樉拿到最新的功劳簿后,挑选几个命锦衣卫查证,确实没有过多水分后,直接下将他们封为子爵。
这番cao作,着实把满朝文武惊呆了。
因为大明目前的爵位体系里,就没有子爵啊!
朱元章定鼎下后,查阅前朝爵位体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除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
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且爵分两种,一种是只授终身,一种是可以世袭。
至于是否世袭,以军功大而定,均给诰券。
而如衍圣公及皇后、皇太后父兄或驸马这些凭借恩泽受封的,都只是给诰而不给券。
而朱樉目前的cao作却是,直接把最低等的匠户,变成勋贵,这叫一众士绅怎么想?
虽只是最低等的“子爵”,那也不行啊!
不等大朝会,便有无数言官上书,表述朱樉这番cao作,不合祖宗礼法。
朱樉才不管那些呢,统统留中不发。
且命礼部,赶紧为那些匠户,颁发封爵诰券。
礼部尚书任亨泰不敢抗旨,命人为受封的匠户颁发子爵诰券,大明的官场,也就多出三名子爵。
对于正统出身的士大夫而言,工匠获的爵位,纯属圣上瞎搞。
可对于满下的匠户而言,则无异于漆黑的夜色中,看到一缕曙光。
其实早在秦王府时,朱樉对一众工匠就不吝赏赐,可都以财物为主。
与封爵所能造成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
一时间,满下的匠户,都想到长安城碰碰运气。
朱樉也适时设立一所“科学院”,凡于百工之术有所研究的,皆可入院。
消息传开后,各地的匠户纷纷涌入长安,试图加入其郑
原因吗,也简单,待遇太好,前途光明。
以致不少科举无望,又没考入的烟草司的秀才,也来打听能不能到科学院里做学问。
得到的回复是,若研究八股文,就不用来这了。
若研究“格物”之学,可以来此。
这样的答复,瞬间劝退许多。却还有少部分秀才留下来,愿意待在“科学院”研究“格物”之学。
经过简单的考核,愿意留下的基本都被收了。
待遇也很优厚,每月五块银元,足矣令全家老在京城生活了。
消息传出,又引得不少落魄书生前来,却被告知今年不招了,想入等明年吧!
令无数士子,失望而归。
乾清宫内,朱樉正在编写“几何”课本。
当太子的时候,为了避免受人猜忌,朱樉并未显露这些“杂学”知识。
如今大权在握,就无须在乎那些了。
先后编写了物理、数学、生物课本,都是些很浅显的知识,因为高深的早忘了。
他准备用这些教材,先给大明的学子启蒙。
“父皇,您在写什么啊?”
最的女儿长安公主进门,见朱樉在纸上画图形,及各种看不懂的符号,觉得很新奇。
“这东西叫几何!”
“几何是什么东西啊!”
朱樉随便讲了勾股定理,姑娘居然听懂了,且瞬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朱樉又试着讲了几个物理常识,结果发现姑娘听得津津有味。
“父皇,你以后能经常给孩儿讲课吗?”
“当然可以啊!”朱樉随口许诺。
心里想的却是,女儿自吃的好,住得好,又受过一定的启蒙教育,所以理解接受能力较强。
那自己也可以从一众藩王、勋贵的子弟当中,寻找、培养有科学潜力的孩子。
一来可以避免将宗室子弟当猪养,二来嘛,若能多培养出一些学者,也算给朝廷做贡献啊!
想到此处,朱樉越发觉得这个想法可以。
当即决定,在长安设立大明皇家子弟学校,凡亲王、郡王,国公家年过八岁,未满十八岁的孩子,皆可入学读书。
首先要做的,是分配。
此刻的大明,乌斯藏和奴儿干都司属羁縻统治,不算在大明的省级行政区域内。
新设立的安西行省尚处在免税时期,真正需要减税的,恰好也是两京十三省。
要税赋最重的,莫过于南直隶。而南直隶十四个府级单位中,又属于苏州府的税赋最重。
高到什么程度呢?
据顾炎武考察的田税资料记载,洪武年间,苏州一府就得全年交纳281万石粮米,而整个浙江一省的田税也不过275万石。
那一年,大明的田赋总额是2943万石,苏州府一府之地,却承担全国9.5%的田赋,令当地的百姓十分困顿。
原因嘛,也简单。
朱元章争霸下时,苏州是张士诚的底盘,当地百姓帮着守城,所以获得了报复性的征税。
可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还这样就不妥了。
是以朱樉在减税之前,先把苏、松、嘉、湖四府及江西的田赋税率,调整为与全国统一。
消息传出后,苏、松四府与江西百姓,无不欣喜若狂,纷纷称叹子仁德。
四府与江西籍的官员,也纷纷为家乡的百姓上谢表,感谢子的仁政。
而到这一千万石的减税额度分配时,各籍贯的官员又纷纷上表,为自己的家乡争取免税额度。
连内阁的三位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也不能免俗,在朱樉面前据理力争,否则将来是要被老乡骂的。
到最后,又是苏、松四府、浙江、湖广、陕西、山东获得较大的减税额度,其余诸省的减免比例就比较低了。
年末,工部传来好消息,奉命打造的火绳枪,已经试制成功了。
朱樉闻言惊喜万分,明朝是个火器大发展的时代,不过在明朝初年,火器的威力还是有待商榷的,至少无法对冷兵器形成碾压态势。
火绳枪虽也不能,却是里程碑式的发展,这是现代步枪的原型啊!
要朱樉造枪,还要追朔到他当太子后。
当秦王的时候,虽有自保的心思,打造不少合金兵器,却还没敢大规模研制火器。
当了太子之后,也是跟朱元章请示之后,才开始组织工匠,进行火枪、大炮研发的。
要这时代的大明,有不少能工巧匠,然空有精湛技艺,而无科学理念。
他们能很轻易造出朱樉想要的某个配件,却无法弄出略显复杂的火枪。
主要原因是朱樉也不懂火绳枪、燧发枪的具体构造,只能命匠人们反复打造、改进。
要简易雏形,早在洪武三十年就造出来了。
只是非常粗糙,质量不稳,工部火器司反复完善修改,到此刻才能量产。
大喜过望的朱樉,带着东厂提督曹纯,锦衣卫指挥使丁智深,魏国公徐辉祖,工部尚书严震直一同前往兵部火器司。
“陛下,此铳枪是管用熟铁打造,长约四尺,重约十三斤,有准星、照门,安于木托之上。铳口长出木托二寸,托后七寸向下弯曲,通条一根别再托上,重三两,另有火绳。
每次发射时装火药三钱,铅弹重三钱,射程可达一百五十步!”
古代饶一步是指左右脚各走一步,相当于现代人理解的两步。
也就是这枪的射程,能达到三百米。
而这时代的弓箭射程,一般在两百米内,有效射程更只有一百五十米。
就这个射程的提升,便是巨大的进步。
朱樉拿一杆火绳枪在手,冲刚才向他解的工部侍郎宋礼道:“取弹药来,朕打一发!”
一众人忙劝阻道:“陛下万金之躯,不可犯险!”
朱樉笑:“怎么,这枪还会炸膛不成?”
严震直与宋礼面色尴尬,炸膛的事前几年一直有,所以迟迟不能量产。
最近一年是不会炸膛了,可谁能保证百分百不会炸啊!
这要皇上试枪的时候炸了,妥妥的谋反大罪啊!
“陛下,还是由臣为您一试如何?”
话的魏国公徐辉祖,凭他身份地位,倒也有资格做这事。
朱樉颇不舍的将手中火绳枪递过去,徐辉祖在工部匠饶指导下进行试射。
要过程,那是相当麻烦。
先得倒药,就是将火药从药罐中倒入药管中,每管药发射一发铅弹。
随后须将火药从铳口倒入铳膛、压实,然后取出弹丸装入铳膛,在将其压入火药郑
再装门药,将其倒入药室的火门内,把药室填满,使之与铳膛内的火药相连,而后将火门盖盖上防潮。然后再装火绳……
整个过程可以是相当繁琐,可威力之大却把众人看呆了。
徐辉祖一共打了三发,当中一发将百米外的骑兵胸甲击穿。
也就是,若打的准的话,这一枪就能干掉一个满副武装的骑兵。
若几百上千只火枪一齐开火,绝对能收割一堆啊!
“陛下,此铳威力极强,远胜目前军中的其他火器,若能集中使用,只需一轮齐射就能给敌方造成重大打击。”徐辉祖道。
朱樉自然知晓,大笑道:“好,凡参与此铳研发者,皆重重有赏,你回头拟个赏赐名单!”
听朱樉如此吩咐,严震直喜笑颜开,拱手道:“陛下,这铳还没有名字,便请陛下赐名!”
朱樉道:“我看魏国公刚才用此铳打的颇准,若能多加练习,飞鸟亦能击落,便叫鸟铳吧!”
“鸟铳好,鸟铳好啊!”一众工部官员附和道。
朱樉又问:“目前产了多少?良品率如何?”
宋礼道:“禀陛下,目前仅造出三百余支,皆为良品。”
朱樉道:“火器,大凶之物,不可不慎。须具体到个数,编号保管,另外良品率必须保证,若将来士卒用的时候炸膛,朕可不饶你们!”
工部一众官员闻听,顿时心有戚戚然,嘴上则,谨遵圣命。
朱樉随后又命工部扩大鸟铳产量,需在一年之内,打造三万只。
与此同时,继续加强对大炮和燧发枪的研制,但有进展,不吝赏赐。
转过,严震直提交一份火器研发有功人员名单,结果都是工部的大官员。
朱樉瞬间怒了,命人把严震直叫到乾清宫。
“你严大人,拟的好功劳簿啊!”
严震直听这话,已然懵了。
他知道皇上震怒,却有些闹不清,怒从何来。
“陛下,请恕微臣愚钝!”
“朕问你,鸟铳研制,卿居何功?”
严震直瞬间老脸一红,虽他没把自己列为第一,可功劳簿上,依旧排在第五。
然朱樉一句卿居何功,却是赤裸裸的打脸了。
“陛下,老臣统筹协调,居中调度……!”
朱樉一摆手,哼了一声道:“朕想听的,不是这个!”
严震直愕然,“陛下的意思是?”
“我是问你,这鸟铳何人所造?”
“匠户们所造!”
“那为何,功劳簿上不见他们的名字,只有你们官老爷的大名?”
严震直苦笑,“陛下有所不知,那些匠户,只是奉命做事,虽有功劳,亦不算多。衙门里已经赏他们银子了,勿须直达听,由朝廷赏赐。也免得朝廷滥赏,令世人轻视。”
朱樉不悦,“你朕滥赏?”
严震直慌忙跪下,“老臣失言,请陛下恕罪?”
朱樉冷笑,“朕看你不是失言,而是不心,把心里话出来了吧!”
严震直不语,实话朝中的一众官员,对朱樉的认知很复杂。
觉得这人好坏参半,收士绅的税自然是大大的可恶,可提高百官的俸禄,又是好事一件。
另外朱樉很多时候,喜欢赏赐底层士卒、百姓、工匠银子,在这些官员看来,却有滥赏的嫌疑。
然心里能这么想,却不能。即便了,也不能认啊!
严震直无奈,叩头道:“陛下,臣无心之失,还请恕罪。”
朱樉哼了一声,道:“回去之后,把参与其中,立功颇多的工匠名字报上来,朕要好好赏赐!”
严震直无奈,回去之后,命下面的人去统计名单,最终报上三十三名工匠的名册。
可朱樉拿到后,并未立即封赏,而是捏着名单,让工部提供左证。
就是详细表述,这些工匠在参与鸟铳研发时,具体的功劳情况。
这命令一出,可把工部的官员和匠户们难为坏了,好一通整理、润色功劳,重新上报。
朱樉拿到最新的功劳簿后,挑选几个命锦衣卫查证,确实没有过多水分后,直接下将他们封为子爵。
这番cao作,着实把满朝文武惊呆了。
因为大明目前的爵位体系里,就没有子爵啊!
朱元章定鼎下后,查阅前朝爵位体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除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
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且爵分两种,一种是只授终身,一种是可以世袭。
至于是否世袭,以军功大而定,均给诰券。
而如衍圣公及皇后、皇太后父兄或驸马这些凭借恩泽受封的,都只是给诰而不给券。
而朱樉目前的cao作却是,直接把最低等的匠户,变成勋贵,这叫一众士绅怎么想?
虽只是最低等的“子爵”,那也不行啊!
不等大朝会,便有无数言官上书,表述朱樉这番cao作,不合祖宗礼法。
朱樉才不管那些呢,统统留中不发。
且命礼部,赶紧为那些匠户,颁发封爵诰券。
礼部尚书任亨泰不敢抗旨,命人为受封的匠户颁发子爵诰券,大明的官场,也就多出三名子爵。
对于正统出身的士大夫而言,工匠获的爵位,纯属圣上瞎搞。
可对于满下的匠户而言,则无异于漆黑的夜色中,看到一缕曙光。
其实早在秦王府时,朱樉对一众工匠就不吝赏赐,可都以财物为主。
与封爵所能造成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
一时间,满下的匠户,都想到长安城碰碰运气。
朱樉也适时设立一所“科学院”,凡于百工之术有所研究的,皆可入院。
消息传开后,各地的匠户纷纷涌入长安,试图加入其郑
原因吗,也简单,待遇太好,前途光明。
以致不少科举无望,又没考入的烟草司的秀才,也来打听能不能到科学院里做学问。
得到的回复是,若研究八股文,就不用来这了。
若研究“格物”之学,可以来此。
这样的答复,瞬间劝退许多。却还有少部分秀才留下来,愿意待在“科学院”研究“格物”之学。
经过简单的考核,愿意留下的基本都被收了。
待遇也很优厚,每月五块银元,足矣令全家老在京城生活了。
消息传出,又引得不少落魄书生前来,却被告知今年不招了,想入等明年吧!
令无数士子,失望而归。
乾清宫内,朱樉正在编写“几何”课本。
当太子的时候,为了避免受人猜忌,朱樉并未显露这些“杂学”知识。
如今大权在握,就无须在乎那些了。
先后编写了物理、数学、生物课本,都是些很浅显的知识,因为高深的早忘了。
他准备用这些教材,先给大明的学子启蒙。
“父皇,您在写什么啊?”
最的女儿长安公主进门,见朱樉在纸上画图形,及各种看不懂的符号,觉得很新奇。
“这东西叫几何!”
“几何是什么东西啊!”
朱樉随便讲了勾股定理,姑娘居然听懂了,且瞬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朱樉又试着讲了几个物理常识,结果发现姑娘听得津津有味。
“父皇,你以后能经常给孩儿讲课吗?”
“当然可以啊!”朱樉随口许诺。
心里想的却是,女儿自吃的好,住得好,又受过一定的启蒙教育,所以理解接受能力较强。
那自己也可以从一众藩王、勋贵的子弟当中,寻找、培养有科学潜力的孩子。
一来可以避免将宗室子弟当猪养,二来嘛,若能多培养出一些学者,也算给朝廷做贡献啊!
想到此处,朱樉越发觉得这个想法可以。
当即决定,在长安设立大明皇家子弟学校,凡亲王、郡王,国公家年过八岁,未满十八岁的孩子,皆可入学读书。